文化之轴——这条[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]被确定为申遗项目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报道 1272年,元朝在北京兴建都城。此后,虽然几经朝代更迭,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始终清晰可见。从钟鼓楼一路往南,途经万宁桥、景山、故宫、太庙、天安门、正阳门、永定门……这条全长7.8公里的中轴线,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[全世界最长、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]。制图/张寒  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,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。8月7日,在2022年[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]上,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、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透露,国家文物局党组近期研究确定,推荐[北京中轴线]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。  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,更是文化之轴  700多年前,忽必烈把都城定在元大都——北京,并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一点为中心,由该点向南形成中轴线,确立了宫城的位置,开始建设。从元大都奠定基础开始,北京城前后起伏、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形成。元、明、清三朝,北京中轴线的创立、发展、强化,和它对三千年前周代都城秩序的尊重,清晰地表达了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延续。  直到今天,从景山眺望,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还在。天安门、天坛、钟鼓楼,这些建筑仍在城市的最中心,装点北京城壮美的天际轮廓线。  北京中轴线城市风光天际线。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 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,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,更是文化之轴。  [在这个长达7.8公里的方圆空间里,形成了生态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,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、动人的文化与历史。]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、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示。  在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、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看来,北京中轴线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。他指出,天坛供奉昊天上帝,先农坛供奉风雨雷电、名山大川、河神水神、农神、岁神等,绮望楼供奉孔子,正阳门瓮城中东侧供奉关帝爷、西侧供奉观音,景山万春亭供奉毗卢遮那大佛等,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。  申遗文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翻译工作,将在2023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  中轴线申遗的最新进展如何?据吕舟透露,目前,申遗文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、翻译工作,将在2023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。  2009年,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始推进。2011年6月,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,并对大高玄殿、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筑进行修缮。2012年,北京中轴线被列入>,确定北京中轴线申遗核心区总面积468.86公顷,涵盖60%的北京老城面积。  北京中轴线全景图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  立法是申遗工作的重要一环。今年5月,>(以下简称>)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,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>明确了谁来保护北京中轴线、怎样保护北京中轴线、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、公众微商信息如何参与中轴线保护等内容。  今年6月,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名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,>有三个突出特点——  价值优先。世界文化遗产特别强调突出普遍价值,强调遗产对全人类文明的贡献。>对中轴线的价值进行了总结提炼,固化了这方面的成果,并对最新的考古成果、能够支撑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内容进行了体现。  整体保护。整体,意味着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,还要保护文物周边的环境,这也是最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。为此,相关部门划定了遗产区、缓冲区,并针对整体保护在>里提出了明确要求。这些规定无疑将全面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为故宫建筑群及其外围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撑。  人民至上。近几年,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强调文化遗产的公众参与,文化遗产要为民惠民,要靠人民群众来保护和发展。整个>第三章都在讲公众参与,要集中大家的智慧,共同参与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中。  随着一批重点文物、古建筑经过腾退修缮恢复历史风貌,文化之轴正焕发出新生机  立秋刚过,巍然屹立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格外庄重大气。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,位于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。今年6月,北京正阳门箭楼历经一年修缮,褪去围挡,亮出真容。  正阳门。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  登高俯瞰,自正阳门向南约3公里,一条开阔的仿古御道延伸至永定门,两侧大树纵向成列,绿意盎然,烘托出中轴空间景观序列,形成了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通透的绿色视觉廊道。  沿正阳门向南,中轴线东侧的前门地区,有一处隐藏的[小江南]——三里河公园。碧水、红花、青墙、灰瓦……这里街回路转,曲径通幽,狭长的水系中,许多锦鲤来回游动,既有江南水乡的意韵,亦有北京胡同的风情。  三里河公园。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 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,于1437年形成,河道纵横。在>中有专门记载,居民沿河而居,戏楼、会馆错落其间。但到了清末,随着人口增加及新的泄洪通道形成,三里河逐渐被填平,最终消失。  2016年8月,北京启动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,依据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,让三里河重现于世。  中轴线申遗,让老北京焕发新生机。沿着这条文化之轴缓步而行,仿佛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线、生命线。  申遗唤起了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的自觉和责任 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,一些人对此产生疑惑:北京是全世界唯一拥有7处世界遗产的城市,中轴线上的故宫、颐和园、天坛已经是世界遗产,为何中轴线还需要申遗?  颐和园。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  [在申遗过程中,我们对照世界遗产保护的标准来审视北京中轴线这7.8公里,发现了一些问题:比如故宫只讲故宫,天坛只讲天坛,钟鼓楼、太庙等甚至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社会有很像样的展览。目前的申遗文本中,整个中轴线沿线确定了多处核心遗产点,但这些核心遗产点的价值展示尚不完整,更缺少有整体对7.8公里中轴线完整的遗产价值阐释和展览。]北京市政府参事、文化遗产专家于平告诉记者。  于平举例,在遗产相互割裂的情况下,观众走进故宫,看到的可能是皇家建筑群、是故宫自身遗产价值的展览介绍,但是故宫与中轴线遗产价值的关联、对中轴线遗产价值的重要贡献,展示介绍远远不够。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天坛,只注重强调它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和它的祭祀功能,而忽略介绍天坛的选址和祭祀礼仪是中国古代传统都城建设[以中为尊、左右对称、郊外祭祀]等中国传统都城规划与祭祀礼仪的实证,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核心遗产点,等等。  天坛——古代用来祭祀皇天、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。(资料图片) 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,要总结成功经验,借鉴国际理念,健全长效机制,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,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。在吕舟看来,7.8公里的中轴线就是一个体系,包含了很多内容,应该共同来讲一个故事。  [北京中轴线体现了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。元、明、清这些朝代的政权都在中轴线上延续发展,这就是多元一体国家文明形成的过程。]吕舟表示,中轴线是一个特别丰富的载体,它能讲述为什么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在一起,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和文化规范。  首都博物馆正在永定门公园举办[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]展览。图为序厅一景,映入眼帘的巨幕中呈现着日影轮转的画面,在抽象星空与时空变化演绎中,[中]字逐渐浮现眼前。(资料图片)  [申遗唤起了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的自觉,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。]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认为,申遗的过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魅力的过程,[中轴线展现的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,通过与世界的交流,我们也能更加自信,将历史、现实与未来贯通。]↓点击下方[阅读原文],查看完整版内容编辑:吴宇轩校对:张颖楠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题材网 » 文化之轴——这条[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]被确定为申遗项目

赞 (0) 打赏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